“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当我们走入婚姻之初时总是带着最美好的憧憬,希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现实的婚姻却如同钱钟书笔下描写的那一般:“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恋爱时彼此的光环逐渐褪去,我们似乎都忘记了当初让我们义无反顾走入婚姻的理由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若真有坟墓,那究竟是谁埋葬了我们的爱情呢?如果婚姻是一场修行,那么爱情则是这场修行中最重要的必修课。只有掌握好爱的技能,我们才能在婚姻中成为更好的人。
陪伴,最长情的告白。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也很慢,一生只爱一个人就够了。我们都羡慕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誓言,可又有多少人选择了在中途退出对方的人生。婚礼上的誓词还犹在耳边,可曾经决定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疾病都生死与共的两个人却各奔东西。
记得小时候,门口有家看上去最不“像样”的路边摊,别的老板都是尽情的吆喝,招徕顾客,而他们却是一家人安静的坐在摊位前,仿佛一切喧闹都与他们无关。最常看见的场景便是老板坐在小桌前安静的看书,老板娘在一旁给儿子辅导作业,当有顾客过来的时候,老板娘总是会细心包好顾客要的卤味,很客气的递给对方,然后继续在灯下陪儿子写作业。华灯初上,车水马龙的喧嚣很容易让人心浮躁,可他们却丝毫不受影响。生计的压力并未让男人变得精明且市侩,而女人也不曾将自己活成抱怨且刻薄的模样。生活快乐的本质从不在于有多么好的物质条件,而是即便粗茶淡饭却有你不离不弃陪我走过三餐四季。
信任,给予彼此最有力的依靠。
钱钟书曾经说过“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过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在你们准备携手共度余生的时候,你是否足够有信心,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依旧愿意以信任之心与对方相依相伴。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则故事,一个老爷爷在集市中经过一系列的交换,最终将自己家的马换回一袋烂苹果。周围人都嘲笑老爷爷并打赌说老爷爷回家后一定会被老奶奶暴打一顿,然而当老爷爷将烂苹果背回家,并和老奶奶说了一天的交换过程后,老奶奶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开心地说到:“我的好丈夫,你真是太了不起啦!我就知道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故事中的老爷爷并不聪明,老奶奶似乎也有足够的理由抱怨,抱怨老爷爷贫穷,抱怨老爷爷愚蠢,可这种喋喋不休的抱怨究竟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呢?即便每天不停地抱怨,她们两个人的生活不会因此改变多少,相反老奶奶对于老爷爷发自内心的信任,给予老爷爷无限的温情与支持。虽然他们的生活只是居于陋巷之中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可两人在彼此的信任之中拥有了无比富足的精神世界。
尊重,近的我是我,远的我依然爱着你。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有它的脾气”,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类似“如果你爱我,那你就应该为我做出一点牺牲和改变”。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我们很容易走进对于对方“全能想象”的陷阱,认为对方既然爱我们那就应该为我们做出改变。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总是过分期待对方,而忘记问自己能否接受你的另一半有自己的小缺点、小癖好是你永远无法改变的。
记得在看《大长今》的时候,最令人羡慕的便是长今和闵大人之间的爱情,闵大人从未因为自己的想法而强迫长今,相反无论长今做怎样的选择,他都愿意尊重对方,不会借着爱的名义侵入对方的边界。两人就像舒婷笔下的橡树,一起同甘共苦,沐浴雨露阳光,同时也尊重对方独立的灵魂,陪伴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
包容与理解,世间唯有你能知我。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总以为自己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无论对方做了什么都会从中挑出毛病加以指责。事实上,在两个人的婚姻中,谁对谁错究竟有多重要?婚姻从来都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较量,家庭也不是用来讲道理、判对错的公堂。比输赢对错更重要的是,包容接纳对方的不完美。
婚姻像极了一场两人三足的游戏,如果一方积极向前迈进,而另一方却停滞不前,那两个人必将在这场比赛中不停地摔倒。当两人步伐不一致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对方,而是两个人停下来看看如何以包容之心调整自己的步伐,适应对方。只有我们目标一致,步伐统一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走的更远。
我们在婚姻中都无比渴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只有理解对方的时候才能看到对方的不容易。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您的腹中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另一侍女说:“满腹都是见识。”苏东坡也摇摇头,到了王朝云微笑道:“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我们常说,你若懂我,那该多好,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只有我们理解彼此,接纳真实的彼此,我们才能相伴一生。
愿此生有人陪你立于夕阳下,问你粥可温。即便此间星辰已非昨夜,却依旧愿为你不辞风露立中宵。愿有人陪你历经千帆看遍世间繁华,也愿有人与你携手漫步林间,闲庭信步看天外云卷云舒。往后余生,柴米油盐有你相依,诗和远方有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