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处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精神疾病治疗的新助力—经颅磁刺激
(2017/2/20) 来源:天水市三院 心理综合门诊
 

 

    随着精神医学不断发展,精神疾病的治疗逐渐由以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单一模式,转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模式。经颅磁刺激是国际上近年来兴起的颅外大脑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神经、精神、心理等各个领域,用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改善功能预后。它是一种无痛、无创伤的绿色健康治疗方法,是基于电磁感应与电磁转换的原理,用刺激线圈中强大瞬变的电流产生的磁场穿透颅骨,动态的磁场在颅内导体中转换为与刺激线圈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神经刺激技术。采用高频率、高强度脉冲磁刺激,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导致刺激部位神经异常兴奋;低频刺激的作用则恰恰相反,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对于不同精神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状况,需用不同的强度、频率、刺激部位、线圈方向来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院自2014年引进第一台经颅磁刺激(rTMS)以来,已有2800余名患者接受治疗并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包括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睡眠障碍等精神疾病,对比治疗前后MMPI量表,scl-90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提示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而且减少了药物用量,降低了药物副反应。其中对抑郁症的治疗在美国已经通过FDA的认证,治愈率为20%,治疗有效率可以高达100%

 

 

 

    临床应用表明,对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疗效一般且伴有药物依赖症状者,经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睡眠明显改善。

    案例1:患者张**,男,55岁,工人,失眠5年余,间断服用药物治疗(盐酸曲唑酮、枸橼酸坦渡螺酮),效果一般,仍存在睡眠时间少,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后来患者要求换用氯硝西泮片,近一年患者自行加量至4mg,仍无好转,并有药物依赖现象,于201610月开始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一个疗程(20次),目前药物已减至2mg,入睡前的焦虑明显改善,睡眠时间达7-8小时,深睡眠时间有所延长,夜间醒来次数减少。整体疗效较好,患者并积极打算在下疗程的治疗中继续减少药物用量,改善依赖症状。

 

    单纯药物治疗对持续性躯体不适疗效不佳时,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症状也有明显改善。

    案例2:侯**,女,51岁,汉族,农民,已婚。因躯体不适,情绪低落5年余,加重2月入院,入院诊断为“重度抑郁发作”,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存在躯体不适(自诉头晕,视物不清晰,脑袋难受,感觉大脑里面好像有“虫子”跑,有时感觉头皮发紧,),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喜欢看的电视也麻烦,整天愁眉苦脸),兴趣下降,乐趣丧失,睡眠障碍,患者有消极想法。药物治疗合并经颅磁刺激治疗(42次)后情绪明显好转,主动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头部不适感明显减轻,四周似花瓣绽开感觉消失,集中到头顶部似有虫子往出来爬的感觉明显缓解。

 

    当然,很多人有这样的问题,针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该怎么办?有生育需求又需要治疗的患者该怎么办?他们总是在纠结服药会对胎儿有影响,后者是对于产后抑郁的患者不想服药,那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将是非药物治疗很好的选择。已有近百例孕妇通过治疗后顺利育儿,在其孕期产检及产后新生儿随访均无不良反应。

    案例3:患者**,女,30岁,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怀孕5+月,用了一年时间缓慢停药(药物治疗是:碳酸锂、喹硫平片),用磁刺激治疗加强,停药成功后五个月怀孕,现已怀孕第五月,状态很好。产检未见异常。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复经颅磁刺激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化障碍、躁狂症、慢性疼痛、耳鸣、帕金森病、老年痴呆及失眠等领域。在医学飞速的发展的前提下,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也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积极推动非药物治疗技术在精神心理领域应用,为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优质医疗服务,我们还将不懈努力。(王雪琴  供稿)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版权所有: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