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患儿张某,女,5岁,于2017年7月21日住院,不能自行站立,身体平衡性差,语迟,头发稀疏,营养不良,诊断为“脑性瘫痪”。主治医生每日行穴位注射、针刺疗法、磁疗等治疗,每晚睡前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捏脊与腹部按摩20—30分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三级查房,为患儿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指导,并对家属做了脑性瘫痪的相关知识的宣教及心理干预。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共同不懈努力,患儿精神状态明显较前改善,进食较佳,脾胃消化功能较前改善,愿意主动发音,可以扶着栏杆行走数步,家属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捏脊与腹部按摩是什么疗法呢?为何能起到如此功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捏脊法:
即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指、中指前按,三指同时提拉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小儿向前。
动作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提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作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作用:主要用于背脊“线状”部位,能在脊背部治疗疳积,故称为“捏脊疗法”,对治疗小儿积滞、厌食、腹泻、呕吐等症有特效。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本法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腹部按摩:
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即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作用:本法多用于胸腹部,如摩中脘,天枢穴以治疗肠胃疾病,消食导滞,温中健脾。
注意事项:
1.手法为典型的圆形运动,指腹或手掌应紧贴与皮肤,操作力度与速度要均匀。频率大约每分钟120次左右。
2.指摩法在操作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而掌摩法则腕部要放松。
3.摩动的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压力不宜过轻或过重。缓摩为补,急摩为泻。
4.顺时针摩法为补,逆时针摩法为泻。(孟 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