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门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生:
睡不好觉的(躺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半夜醒;白天昏昏沉沉……);
心慌着急,越急越学不进去;
情绪不好,想要好好学,就是没精神;
身体不舒服,肚子疼、头疼、恶心、眩晕、气短……
一到考场大脑就一片空白,考完后题都会做;
脾气大,看什么都不顺眼
……
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家长:
愁眉苦脸的,怒气冲冲的,焦虑不安的,咬牙切齿的,生无可恋的……
每年临近高考时,我们都会推送关于高考的文章,但也只有一两篇,有点像“临阵磨枪”,难免仓促,可谈的内容相当有限,这次我们打算把高考期间大家常遇到的问题都谈一谈,让各位考生和家长心里有数,平平静静的去考试。
不过,在谈“问题”之前,我还有些体会分享给大家:
对于高考,我们不能太重视它。
付丽娟在《高考,越重视越破坏》里说到:“最近十年,每到高考前夕,看起来是为了考生保驾护航,交通管制、禁鸣禁噪;媒体也大肆渲染高考的苦情剧,遗失准考证、迟到与高考失之交臂、考生带病考试、家人去世隐瞒考生等等。学校黑板上的倒计时、学生一边备考一边打营养针、班主任的谆谆教诲。所有的信息都在突出:高考不仅仅只是考生的事情,全社会都在重视你们,祝福你们。这不是面对考试的态度,而是面对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的高度戒备的状态。
这些潜意识的信息,也许是对考生最大的攻击。这让他们不得不把控制的范围加大,再加大。原本应该静心和专注地应对考试本身,升级成了处理周围的紧急高压气氛,再有承受能力的人,也难以扛住。”
仔细想想,我们做了很多事,为考生提供便利和保证,一方面在表达我们的好意,另一方面也在传递我们的期待,而期待必然会带来压力。有些孩子内心有很好的界限感,你期待你的,我做我的,互不影响,这种状况下,孩子内心较平静,也不太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很多孩子还是会在意,在意自己是否足够好,能“配得上”外界给的期待,这种状况下他们会努力,但是努力的结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当他们发现努力并没有“对得起”外界给的期待时,就会变得非常焦虑,焦虑反过来又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由此构成一个恶性循环。
很多孩子来门诊上告诉我:老师说了,高考拼的是心态,可是我现在这么紧张,心态崩了,是不是我的高考也完了……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些孩子担心的这么严重,但是他们的感受就是“非常严重”。这种感受是真实的体验,没有对错。
不想让他们有这样的体验?第一种办法是从小训练,在长期的“训练”中,孩子变得心态越来越稳,应对压力得心应手,本身不容易被打垮;另一种办法,就是作为周围环境的我们,尽可能少给他们施加压力,对于高考这件事重视即可,但不用小心翼翼,也不用草木皆兵,正常生活学习,紧张与放松并存,顺其自然的给予陪伴和照料,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了。至于祝福,不用发到朋友圈,在心里就好了。(罗瑛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