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处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健康科普—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和预防
(2024/9/30 15:32:48) 来源:转载于《精神科护理》微信公众号
 

        一、概述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指既有活动增多、情感高涨、行为不受抑制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动力缺乏、兴趣和愉快感丧失为主的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属于重型慢性精神类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典型性表现即抑郁症状与躁狂症状的彼此转换,并有自杀倾向。
BD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数起病于青少年,BD患者的自杀风险显著高于抑郁症患者,且终身自杀行为发生率约为34%,危及患者生命及他人安全。BD起病年龄低,首次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50%,终身患病率为4.4%,90%的患者反复多次复发。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BD常常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物质滥用等,误诊率较高,治疗难度更大,预后更差,自杀自伤发生率较高,严重损害患儿的社会功能,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造成青少年残疾隐患的第四大主要因素。

 


       二、基本病因
BD病因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其发生有明显影响,其中家庭环境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2.遗传因素
BD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这种疾病,则该家族的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BD患者中有阳性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者达32.1%,有情感性障碍阳性家族史者高达71.8%。
3.神经生物学因素
经生物学因素也是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大脑中某些区域的神经递质水平不平衡。例如,当5-羟色胺(一种中枢神经递质)偏低时,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增高,可能出现躁狂症状;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降低,则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4.心理社会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与性格或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孩子内向或有问题后难以自我排解,就会长期郁积,出现抑郁倾向,也会出现自我攻击及自我贬低。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包括创伤、家庭不和、学校压力大、留守儿童、药物滥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等。
6.性格因素
青少年时期性格各方面没有很好形成,人格不成熟,性格不稳定,在社会心理因素诱发下,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情绪波动较大,与情感稳定性密切相关。


     

       三、症状识别
      1.躁狂发作 
典型的躁狂发作,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三高”症状为特征,属于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
(1)情绪高涨
患者表现为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无忧无虑、乐观热情。表现不典型时,以易激惹为主,容易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严重时有冲动或攻击性言语和行为。
(2)思维奔逸
患者语量比平时明显增多,滔滔不绝,说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还是不停地高谈阔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言辞夸大,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权位显赫、神通广大、家财富有等,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如夸大妄想。
(3)意志行为增强
患者表现为活动明显增多,难以安静,不断计划,整日忙碌。爱交往,凑热闹,爱管闲事,易冲动。行为鲁莽,不计后果。如有的患者花钱大方,挥霍摆阔不负责任。
(4)伴随症状
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精力充沛,睡眠减少,没有疲倦感。
       2.抑郁发作
典型的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悲观、意志行为减退“三低”症状为特征,伴有认知功能减退和躯体症状,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             
(1)情绪低落
轻度表现闷闷不乐,严重者表现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对任何事都没兴趣,“高兴不起来”;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常有“活着没有意思”想法。
(2)思维迟缓和悲观
主动语言少、语速慢、讲话声音低下,自我评价低,自责或后悔,如患者自感今不如昔,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3)认知功能损害
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灵活性减退,学习能力减退。
(4)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的动作和行为缓慢,如生活被动、疏懒,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不修边幅,日常生活料理需要他人督促。患者整日不想做事,如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不想上班、也不愿与家人/朋友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5)躯体症状
临床常见的躯体症状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肌肉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失眠等,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3.轻躁狂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轻躁狂的临床表现为持续至少数天的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夸大和易激惹。轻躁狂时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比较轻,不易被常人识别,但家属已经感到患者与正常状态存在明显差别,患者缺乏自制力。

 


       四、预防和处理
1.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允许孩子表达失败和负面情绪,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扰和需求。
2.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会青少年正确面对各种负性情绪和压力,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必要时寻求家人和老师的帮助。
3.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帮助青少年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如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均有助于维持青少年情绪稳定。
4.减轻压力
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是青少年情感波动的重要来源。家长和学校应关注青少年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以开放的态度,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支持、接纳、包容、关爱青少年。
5.寻求专业帮助
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规范系统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和危机干预等。

 

文章作者系我院七病区副主任护师李炎冰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版权所有: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