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正文
天水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男护士王治平36年的坚守(图)
(2016/10/13 14:16:52) 来源:兰州晨报
 


  王治平闻声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紧急疏散围观患者后,和同事们迅速展开抢救。最终将卡在患者咽喉的食物清除,患者转危为安。

  不知不觉间,王治平在病房多呆了3个多小时。这才想起儿子还在家等他。然而,等他慌慌张张跑回家时,发现房门大开,孩子已不知去向。

  正在担心时,房门响了,儿子被医院的同事平安送了回来。看着孩子,王治平的眼眶瞬间湿润了。然而在精神科工作,突发状况不时发生,亏欠儿子的事也会越来越多。

  王治平说,对于儿子来说,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对于自己的父母来说,他同样也不是一个尽责的儿子。

  王治平回忆,父亲去世前瘫痪在床,由于工作关系,照顾父亲的担子大多数时间落在哥哥、姐姐肩上……

  “父亲临终前瘫痪在床的半年时间里,遗憾没能常伴左右;给年幼儿子的承诺多未兑现,难免心生愧疚。”回想起这些,王治平有些哽咽难语。

(和年轻护理人员探讨个案护理)

  3 “其实,这些病患及其家属的内心十分脆弱也十分敏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和理解。”

  雷志洁是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据她讲,三院目前有12个护理单元,共有男女护士307人,其中男护士33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期护理精神病患,且一干就是36年不说,还无论家里有多么难以解决的困难,都能自我克服,从未因此要求换班或请假,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雷志洁说起王治平,钦敬之情油然而生。
  
  “干了这么多年,我护理过的病患换了一茬又一茬,说实在的,他们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消除心中芥蒂去帮助他们对于有些人来说或许有难度,但我们至少不应该去歧视。”从事护理工作若干年,王治平发自内心地说。

  在王治平看来,精神病患想要的不仅仅是吃药、治疗,他们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包容和尊重,希望有人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他们的家人同样需要社会能接纳他们,而不是被抛弃。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护理人员需要随时随地清点患者人数。今年以前,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点名时一般习惯用手指远远地指患者,这一惯用动作被院领导注意到后,考虑到有的病患受病理支配本就敏感多疑,这种无意识的“指指点点”也许会让病患产生“被歧视”的没必要错觉,因此今年上半年,医院护理部和药机械科通过筛选和对比,给各个护理单元配备了2个便携式计数器。

  “这种计数器手持隐蔽,计数准确,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护理人员清点人数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受。”王治平相信,绝大多数患者内心深处需要这种尊重,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被尊重的喜悦。

  据他讲,近些年来,三院护理团队除了认真做好基础的护理和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消除精神症状外,多数时间更注重患者的社会功能复建。针对住院患者社会功能障碍、社会功能慢性衰退等问题,制定出个性化的社会功能训练计划,实施个案管理,其中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体能训练、购物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其主要是为了注重培养患者自尊、自信、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什么是康复?“康复不是让病患完全恢复到病前状态,而是让他拥抱由于疾病而变得更加深邃和丰富的生命。”雷志洁借用他人的话如此述说。

  36年来,王治平亲历了医院护理工作由简至繁、由浅至深、由大众化至人性化的发展过程。说起目前的工作状态,他言简意赅:“三院这种护理文化目前正在被广泛推崇!”其中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溢于言表。

  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王治平默默回忆着自1992年迎来第一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以来工作中的一些难忘片段,觉得累并快乐着!

  “其实,精神病患及其家属的内心十分脆弱也十分敏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和理解。”王治平说。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版权所有: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