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正文
战“疫”先锋,最美逆行者——天水三院苏建建援鄂记(三)
(2020/2/27) 来源:天水市三院 办公室
 

 

    2020年224,这是我院感染管理科医生苏建建赴武汉参与医疗救援的第8天。8天来,作为一名感控医生,他和其他感控组成员从医院感控流程的设计、优化到与医务人员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防范标识的设立;从培训医务人员正确、规范穿脱防护服到层层穿上隔离衣、防护服入舱指导医务人员做好感控细节,做了事无巨细的工作,为每一名患者和医护人员筑起一道道预防感染、守护生命的安全屏障。

 

 

    正如苏建建自己所说,他不是一个人去驰援武汉,单位领导、同事十分关心他在武汉的情况,他的父母、亲人、朋友、同学时时在关注着他的消息,为了不打扰他工作,微信留言是大家为他加油鼓劲的方式,“小苏,我们支持你,你是最棒的,加油!”“建建,辛苦了,一定多保重,平安归来……”一句句朴素平实的语言都是给予他抗击疫情的力量。苏建建为了不让大家担心,每天会在工作之余抽空给我们发来他的工作日记,报一声平安。当我看到图片上他的耳朵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伤痕,我似乎隔着屏幕感到了疼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加油我们的战“疫”先锋,最美逆行者!

 

    下面,就让我们继续从他发来的战“疫”日记中感受他平凡而又伟大的战“疫”故事。

 

 

2020220

子夜出舱

 

    温暖的阳光穿梭于微尘,浸润着武汉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它扫去被新冠病毒肆虐的阴霾。几天来,有关疫情防控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全国各地确诊病例数锐减,返程复工交通恢复,人流增加,这些信息也像暖阳一般洒进我们心里。但武汉作为重点疫区,防控工作虽取得积极成效,形势依旧非常严峻。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5天,疫情防控工作照例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前几天,我们带领每位医护人员熟悉出入舱的流程,强化了重要标识,以及和各方协调物资的供应。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今天,我们参加了李六亿教授的培训交流会,下午我们接收了“新冠患者”。为了让每位队员能够安全归返,我同队里的感控组长一起入舱,督查每位舱内医务人员的个人习惯。所幸,在病区,每个人都很好地完成了。6时许,病人进入我们所在的病室,我主动给每位患者打了热水,收到了一句句“白衣天使,谢谢您!”的感谢话语。我的内心便激昂澎湃,我们人文关怀的举动会给予每位患者很好的信心。至这班次人员出舱,我在第二脱衣区督查每位出舱医务人员的脱衣流程,并给他们予以一些技巧性的指导,以便于更好更安全的脱衣,指导他们打包处理脱衣产生的医疗废物。待最后一个人脱完,我才进入自己的脱衣流程。出舱后,本以为刚9点多,然而我查看时间才发现已是子夜,真是忙起来都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抗击新冠肺炎战疫越到吃劲的时候,越要沉下心来,严格落实工作的方方面面。疫情感染防控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环节,丝毫的疏忽大意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前期所有的努力也许都会付之东流,我深知,这条路还未走完,任重而道远。

 

 

2020221

偶遇突发事件,有惊无险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凌晨3点上床,早上7点拖着疲惫的身体只身一人从酒店出发,下午5点返回酒店,推开房门的瞬间,紧绷的身体和神经才会有些许松弛。

    今天是入舱的第2天,队中还有许多人员未入舱,我作为感控小组成员要入舱督导大家,留意是否有因误触、误碰等给感染增加风险的动作存在,出舱脱隔离衣、防护服、帽子、护目镜面屏等操作是否规范,每个脱衣区的医废如何传递,医废袋子该如何打结等等。为了让每一位成员熟悉这些流程,我与感控组的两名老师例班轮流入舱,出舱。在每个区域都重点强调操作规程,制定了每个区域的各种制度,如消毒、医废处置、泡好的护目镜的传递、清洁区的垃圾如何传递处置等。我在带领各位队员出舱时都会反复强调做什么,该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等等。

 

 

    上午10时许,出现一个突发事件,一名患者家属从医务人员专用通道误入了我们的洁净区,发现这个事件,我立马联系所在医院的感控负责人,要求他们和我们配合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叮嘱她这种情况决不能再发生第二次,然后便展开积极的应对工作,用含氯消毒液拖扫过道及电梯等候区域,并及时开窗通风,遇到这种情形是始料不及的。我们便决定每位人员进去后一定要关门,必须在流程上优化。通过这些情况,我深刻认识到感染管理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重要性,但好在我们能经得住考验,圆满完成了这几天的任务。

    一直想着今日的工作,回过神来才发现,盆里的洗脚水早已凉透,脚上也不知何时被蹭掉了一大块皮,血和袜子粘在一起,撕下来时有点痛。白日里只忙着工作和奔波,有时因为和队员讨论工作而忘了吃饭,想着我们的感染防控工作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流程怎样做才能更好更规范,才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饭吃的快点,能闭目养神几分钟已经是最大的奢侈,所以身体上这些疼痛在工作中忙碌不迭的时候倒不觉得有什么,这会儿闲下来了才觉得疼得有些强烈。

 

 

    下午6时许,先眯上一阵儿,待会儿出发去医院,做好深夜到第二天晌午工作的准备。

 

 

2020222

秉持初心,勇担责任

 

    定点收治医院是如何组建的?在里面,工作该如何开展?穿上防护服能喝水吗?想上卫生间怎么办?几天前,伴随着满脑子的疑问,我踏上了援鄂征程。

    转瞬间,已是援鄂第七日,入舱第三天。从昨天12点准备至今日凌晨6点,我已连续跟进两批出舱人员,出舱脱衣、脱衣区废物处置,别人一次进出舱,我却是两次。工作一直在紧张且持续不断的进行。在凌晨1点,我随同接班人员入舱,随后便与交班人员出舱,在凌晨4点又重复进行。入舱前检查每位入舱人员穿衣顺序是否规范,是否方便后面的脱衣流程;出舱时,在每一脱衣区逐步指导医废的传递,已消好的护目镜的传递,逐次指导每间脱衣区脱衣流程。深夜,本是最疲惫、最困倦的时候,但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性让我不敢有丝毫马虎,时刻保持专注和清醒。虽然有时候眼皮会打架,但我一直在强调自己,一定要叮嘱好大家。

 

 

    结束忙碌的工作,返回酒店的路上,收到同事的信息:“医院官网上发布了你每天的日记,看到你整日都非常辛苦,我们很挂念你,千万要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是的,在这里,工作时间紧,内容多,强度大,工作期间喝不到一滴水,上不了一次厕所也是每天的常事。然而,繁重的工作之下,这里也充满着脉脉的温情。给医护人员反复强调感控流程之后的那一句“你辛苦了!我们一定会按流程规范操作,保证自身安全”;为患者递过生活用品后的那一句“谢谢你,太麻烦您了白衣天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后,志愿者的那一句“抓紧时间休息,生活上的事情我们给你保障”。这一句句朴素平实的语言,在艰难的日子里,无数次给予我温暖和力量,驱使我不断前行。

 

 

    在这场特殊的战疫,每个人都不是英雄,但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没有人觉得事不关己,更没有人临阵脱逃,每个人都在为这场战疫贡献积极力量,在这里,我也将继续秉持自己的初心,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每天的工作,为早日打赢防疫阻击战奋斗拼搏。

    下午6点还要接班,就先记这些吧。

    加油,你是最棒的!

 

 

2020223

家人支持,信心倍增

 

    “没问题,我马上去解决”“好,我立即去了解相关情况……”类似这样的简单话语仿佛成为了我这段时间的口头禅。

 

 

    今天,是入舱的第四天,尽管前期我们在感染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残余的感控死角亟需发现,新的感控问题亟待解决,从今日上午九点一直到下午六点,我与感控组长,优化了各种消毒记录表单、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患者遗体处置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各种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使用范围,简单修订了与院方的交接记录、上报表单。中午接到通知,说是“娘家人”来慰问,一阵嘘寒问暖,让我们感到很亲切。下午,我们接到院方通知,我们可能还需在老住院楼重新开启之前已简单改造的病区,又一次查看了院方在我们离开后的改造结果,依旧问题很多,我们与院方的直接上级部门对接,要求再次进行改造。完毕,于酒店门口召开感控小组碰头会,叮嘱他们相关表单的填写方法,还有在督导中应注意的细节。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反复斟酌感控制度,一次次修改防范流程,但我发现在第二脱衣区脱衣过程中有些细节,医废传递及护目镜传递等方面还存在一点问题。我马上将这些情况汇总下来向相关负责人反映,他们表示立即会采取措施。我深知,我们和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感控工作更是守护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容不得丝毫差错,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才能将潜在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化险为夷。

 

 

    回到酒店趴在小桌上继续边想边写工作中的注意事项,顺便多喝点水,缓解一下疼痛,因为长时间吸入二氧化氯、次氯酸产生的气体,呼吸道十分难受。这时,手机振动起来,都没来得及看,接起电话才知道是家人打来的,问我现在到底在哪里,我一时竟慌张到不知所措,“我们看到报道你的新闻了”,母亲的语言中带着些许责备。虽然我知道家人早晚会接到这个消息,但结果还是比我预料的来得早,我以为接下来会是一连串的责问,意料之外的是,短暂的沉默之后,家人们一个个都抢着问我的身体是否健康,能不能扛得住,工作累不累,吃的住的习惯不习惯,出入舱次数多不多,与病人接触不接触……。他们对我来武汉参与医疗支援表示支持和理解,让我千万保护好自己,平平安安回家。

    结束与家人的通话,得到他们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我的心里仿佛卸下一块大石头一样轻松。我知道,无论何时,他们都会支持我的决定,默默站在我的身后支持,这更加坚定了我的逆行之路,更加坚定了我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和决心。

    喝完水,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继续奋笔疾书。(靳鸿娟 苏建建  供稿)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版权所有: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